(资料图片)
又一个城市向临时性商业活动张开了怀抱。
近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昆明市商务局、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的通知》。《通知》包含规范临时性商业活动、适度允许商业外摆、打造规模化特色夜市街区等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这表明,在昆明,以规范为前提的商业外摆模式、特色夜市,有了合法性,且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不独昆明,很多城市都开始这么做。例如,2022年11月,苏州市城管局发布新规,鼓励特色摆摊和集中夜市。当年9月,上海市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设摊不再“一禁了之”。与此同时,南京市商务局等六部门也发文推出八条政策措施,为方兴未艾的“后备厢夜市”助力。杭州市也有类似新规。
以往,地摊或商业外摆、夜市颇不受待见,甚至成为城市管理者眼中的洪水猛兽。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商业形态代表着“脏乱差”,是城市文明中落后的地带。这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偏见和短视。这类商业形态不仅古已有之,而且在当下发生了某些改变。例如,当“高大上”的咖啡店,在门前放下桌椅撑起遮阳伞时,一片舒适、接地气的消费氛围就出现了。正视这类商业业态的合法存在权,正视民生需求、消费习惯,满足人们合乎情理的“外摆”要求,本身是对城市治理的一份考验。而显然,越来越多的城市,从治理理念的改善或升级中,得到了适度放松管理尺度的自信,这是值得赞许的。可以说,允许商家适度向外伸出“商业触角”,帮助那些希望减少经营成本或提升经营效益的个体轻装前行,是一种善治。
从城市发展角度而言,这种做法也有利无害。现在,不少城市都在致力于打造“夜经济”,希望以此补充城市经济形态。事实上,昆明在这份通知中强调了对于特色夜市的追求目标。换言之,昆明推出“外摆”新政,直接用意是助推“夜经济”。这有助于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商业外摆方式、特色夜市,以及临时性商业活动,往往集中了餐饮、社交、演出、休闲等多种因素,凝聚起城市特有的人文氛围。这样的氛围,无疑代表了超高的、可以信赖的人气,为城市突破现有格局打开高质量发展局面,增加底气。
城市的美好是人人都希望实现的。这样的美好,不是冰冷、僵硬的管理手段带来的,而是源于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治理路径。昆明新政引得网友一片赞许,并非偶然。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