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 周一青 王鼎)今年以来,银川市探索精细化治理模式,把握好“放”与“管”的尺度,厘清商贩摆摊和公共利益的权责边界,在执法监管上建规范、在执法服务上求创新、在经济发展上强保障,拿出“绣花功夫”悉心呵护小店地摊,以“烟火气”晕染生活百味,用“文明风”写意人居和谐。
5月26日7时,位于金凤区宁安西巷与新昌路交叉路口的肉夹馍小摊准时开摊。一溜小菜一字摆开,摊主麻利地剁肉、装袋,迎接络绎不绝的顾客。“对早餐摊点等满足群众生活必需的摊点,我们积极规范管理方式、拓展生存空间。”金凤区综合执法监督局北京中路执法中队中队长韩志刚介绍。对早餐摊,金凤区制定了“便民早点服务卡”,只要摊主选择的地点不影响交通、不占盲道、不在校园周边,按规定办理健康证,8时30分准时收摊并保证道路卫生,就可以备案实现持续经营。执法人员会不定期对摊贩的食材等进行检查,确保群众食品安全。银川市还规范设置50处“便民维修点”,满足市民对修自行车、磨刀、配钥匙的需求。
“我们要以服务式执法守住城市‘烟火气’,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一大队队长宋鹏介绍,银川市一方面高水平地“管”,推进“责改免罚、审慎执法”等一揽子柔性执法工作机制,另一方面灵活地“放”,推行兴庆区“露天早夜市动态管理考核机制”、西夏区“西瓜直销地图”、灵武市“流动餐车抽号经营”等一系列执法服务新措施,有效促进市容环境更加整洁、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城市消费更加活跃。截至4月底,银川市共设置果蔬花卉临时摊位250余个、便民服务维修点50处、早餐车103辆,规范引导500余个流动摊点入市经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