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期以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经久不衰,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动下,社会各界对于发展“绿色经济”更加重视。
近日,一次性塑料制品企业宁波昌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昌亚股份”)IPO申请被受理,拟通过深交所主板发行上市,从“白色污染”升级为“绿色经济”。昌亚股份的产业转型之路走得究竟如何?
(资料图片)
“野蛮生长”时代
据招股书,昌亚股份是国内一次性餐饮具行业的领先企业,从事塑料餐饮具、生物可降解餐饮具及纸制餐饮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一次性餐饮具,包括各类材质的餐具、餐盒、吸管、杯盘等,属于快消易耗品,在餐饮、食品包装、家居日用、户外旅游及公共服务等日常场景下广泛使用。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徐建海和王美兰,双方系夫妻关系。徐建海、王美兰通过昌亚控股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同时徐建海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的表决权,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外,镇海海江、镇海产投、慧谷投资、镇海甬蛟等4名股东均为受宁波市镇海区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实际控制的企业,因此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持股比例为%,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一路以来,昌亚股份的飞速成长,可谓是实控人徐建海的一部颇富激励色彩的“创业史”。2007年,由于不满足于科研院所按部就班的生活,徐建海决定出去闯荡一番,遂创立昌亚塑料制品公司。
16年以来,公司在徐建海的带领下,发展迅猛,从最初的8人小团队到现在的上千号员工,从2007年不到200万元的营收涨到2018年的超过亿元,增长了近百倍不止。
2008-2009年,恰逢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昌亚驶上发展快车道,销售额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就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渐渐地,徐建海发现传统塑料制品的高污染、高能耗已不适应环保要求,开始寻求转型升级之路。2016年投入大笔资金研发可降解新材料技术,在产品研发上寻求突破。昌亚股份在招股书中自称,公司研发的可降解材料,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由此实现从“昌亚塑料”向“昌亚新材料”的转型。
2019年3月,公司于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股票代码:781711),开始向股份制大型企业转变。但在挂牌期间,公司并未发生任何股权交易,并于2022年10月完成摘牌工作。
此次IPO“闯关”,公司试图通过登陆二级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但从各方面看来,似乎很难复刻此前的“野蛮生长”。
依赖一次性塑料制品
2020-2022年(下称“报告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收入增幅较快。
但公司净利润并未与营收实现同步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以及万元,可以看到,2021年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以及%,2021年毛利率下滑了约8个百分点。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系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所致。
结合昌亚股份目前的主营业务结构来看,这两点确实对公司利润空间形成一定的掣肘。
首先,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多次强调“转型”,且将自己定位于“新材料”领域,但结合招股书中披露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到,传统的塑料餐饮具(一次性餐饮具)业务依旧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的九成以上是依靠对于塑料餐饮具的销售实现的,在2020年占比更是高达%。虽然近两年比例逐渐降低,但仍旧占据主营业务收入的%和%。
公司塑料制品业务的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超过70%。
并且对比公司其他两项业务来看,公司塑料餐饮具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仅在20%左右,更是在2021年度下滑至%。
据招股书,2022年公司生物可降解餐饮具的毛利率达到%,纸制餐饮具的毛利率也都高于40%。然而二者目前对主营收入的贡献都非常微小,虽然占比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也只占主营收入的10%左右。
另一方面,公司的利润波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以外销为主。
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是公司产品销售最主要的市场,营收占比为80%左右。
然而自2018年6月以来,美国对中国连续出台了较为严苛的贸易政策并附以较高的关税壁垒,且目前美国对中国生产的部分塑料制品、纸制品等仍然加征25%的关税。
“押宝”非塑料制品
除汇率和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外,近年来,全球性“限塑令”政策的实行也使得我国主营外销的塑料制品企业压力较大,企业纷纷走上“绿色环保产业”的转型之路。
2020年1月,国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后,可降解塑料产业迅速崛起,同时,昌亚股份也决定“押宝”至可降解塑料制品以及纸制品赛道。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非塑料制餐饮具产品形成的收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以及万元,复合增长率达%。
此次公开发行,公司拟募集资金亿元,也将分别用于生物基降解新材料制品及高端塑料制品建设项目、越南昌亚年产2万吨纸制品扩产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但这次“押宝”结果到底如何,仍旧存在较大的悬念。
首先,近几年来,欧盟对于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
2021年7月初,欧盟颁布的SUP禁塑令中明确禁止使用有氧降解塑料生产一次性塑料制品,反而强调要发展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对急速扩张的可降解塑料市场形成了猛烈冲击。无独有偶,美国费城以及法国的禁塑令也禁止了特定种类的可降解塑料,并强调塑料的循环使用。
东方证券此前发布的相关产业报告中提到,欧盟对可降解塑料态度的转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由于可降解塑料本身性能不佳,二是可降解塑料并不能根本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一方面,可降解塑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分解,也就意味着机械性能弱于常规塑料,在许多领域难以胜任,只能用于生产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一次性制品。
另外,目前常见的可降解塑料并不能自然降解,需要特定的堆肥条件才能实现,如果可降解塑料制品没有被回收,对自然界造成的危害和普通塑料并没有太大差别。
而在针对可回收塑料的框架下,将废塑料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加工成再生塑料具有更大的可持续意义,再生塑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资源的消耗,其加工过程的碳排放也少于生产原生料的过程,具有天生的绿色溢价。
近年来,部分大型海外品牌商也在进行可再生“绿色包装”相关行动。
例如,三联虹普2018年与法国威立雅合作建设的再生聚酯生产线产品供应给达能,2019年与Envases合作建设的生产线产品供应给可口可乐等。而可口可乐在2019年为了回收方便,主动将长期使用的雪碧绿色包装换为无色瓶。
另外,昌亚股份为了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以及完善纸制餐饮具产线的布局,在越南布局了部分产能。此次IPO,公司也拟使用募集资金的亿元用于投入越南昌亚年产2万吨纸制品扩产项目。
但结合招股书来看,公司纸制餐饮具产能利用率并未饱和,报告期内分别为%、%以及%。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1年下半年,越南昌亚受当地封控政策影响,自8月起开工率不足,至2021年末才基本恢复生产,因此导致了产能利用率下降。
记者注意到,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及,虽然目前“以纸代塑”的绿色环保包装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但下游市场依然存在因成本过高、用户体验欠佳等因素而无法快速全面替代塑料制品的情况。
在产能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进一步扩产,下一步如何提升纸制餐饮具的产能利用率,以及新增产能如何消化,也将成为公司下一步需要面临的问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标签: